漿洞瑤族鄉上洞村黨支部書記黃長意,依托家鄉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和傳統文化,放棄從事多年的運輸生意,回鄉當起了致富的“引路人”,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。
漿洞瑤族鄉上洞村距縣城30公里,村里農產品豐富,天麻、竹筍、臘肉、生姜等頗具特色,有很大的市場潛力。但由于這些產品的銷售渠道狹窄,村民又不懂的宣傳,上好的農特產品很難賣出去,一年到頭也很難賺到錢,剛回鄉的黃長意對此是看在眼里,急在心頭。村里沒有產業做支撐,村民增收就成了空話,他思來想去,瑤族鄉每家都有做臘肉的傳統,結合市場需求,加上外地顧客喜歡吃原生態臘肉,他便到處考察學習,尋找適合村里制作臘肉的方法。
黃長意發現受氣候和水質的影響,不同地方制作的臘肉口感也不盡相同。黃長意便充分利用村里獨特的自然條件,指導村民烘制的臘肉。經過十幾道工序精心烘制的臘肉有一股自然的清香,滑嫩而沒有煙火味,晶瑩透亮,沒有添加任何佐料,熟透之后,入口酥軟,香味濃郁,吸引一大批顧客前來訂購。
目前,村集體臘肉加工合作社規模已初步竣工,正在進行特色農產品品牌注冊工作,預計年底搭建起集收購、包裝、營銷等為一體的銷售平臺,打通了上洞村農產品與市場的最后一公里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